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

對外地人的稱呼

注意:以下內容有人會認為含有種族歧視成份。以下內容只作研究語言之用而非日常之用,更非用來做種族歧視的材料。

香港話中,對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會有不同的稱呼。這是香港人語言的習慣,本身未必有種族歧視的成份。相對清朝政府稱英國為「犭英」狤猁,香港語的歧視成份其實很少。其實,就算是歐美,也有一些歧視其他國籍人仕的稱呼,所以,大家不要大驚小怪,也不要無限上綱上線。

首先要認識「」字。這是南中國的方言,指一個成年男人。等如英文的Guy。

「鬼佬」,泛指白種男人。白種女人會被稱為「鬼婆」。白種人的小男童會被稱為「鬼仔」,小女童會被稱為「鬼妹」。來源可能是因為白種人的外型和中國傳統所說的「鬼」所謂紅鬚綠眼的外型有所吻合,。有些在香港的白種人會認為「鬼佬」這稱呼有冒犯,亦有白種人很受落而自稱「鬼佬」,這是很視每個人的看法而有所不同。但平日最好以其國籍來稱呼他們,例如「美國人」,「德國人」。「鬼佬」這個字亦用於本地華人身上,形容那些長得像外國人的本地人。例如,八十年代足球名將就張志德就叫做「細鬼」。香港人有時亦會叫「鬼佬」做「番鬼佬」。

「黑鬼」,泛指黑人。等如英文的Negro。基本上所有黑人都覺得黑鬼這詞有歧視性,最好不要用。否則下場就會好像蘇亞雷斯。由於香港的黑人數量很少,「黑鬼」這詞反而更多用於本地華人身上,作為花名形容一些皮膚極黑的本地人。

「阿差」,泛指南亞裔男人。南亞裔女人會被稱為「差婆」。年輕的南亞裔人會被稱為「差仔」和「差妹」。「差」字發音為「叉」,不是「猜」。有人說「阿差」這說法源於「摩囉差」,即早年的在香港的南亞裔警察,所以「阿差」二字本身不帶有歧視成分。南亞裔人通常對這稱呼會很反感。同樣地,阿差這個詞也常用於外型長得像南亞裔人的本地人身上,作為其花名。

「阿星」,指印度錫克教男性教徒。因為錫克教男性教徒的名字內都有一個Singh字。要分辨錫克教男教徒是很容易的,因為他們通常都會用布包著頭髮。不過,現在有些新一代錫克教徒自稱摩登星(Modern Singh),他們是不包頭的。

「賓賓」,指菲律賓籍的家庭女傭工。男性的菲律賓籍的家庭傭工會被稱為「賓佬」。但香港人很少會叫不是家庭傭工的菲律賓人做賓賓。例如,歌星露雲娜,大家不會叫她做賓賓。

「印印」,指印尼籍的家庭女傭工。

「北姑」,指由中國來港的妓女。源於「北菇雞」作為來自中國妓女的隱喻。所以,不要胡亂稱呼來自北方的女性為北姑。

「泰仔」,指泰國男人。「泰妹」指泰國女人。比較有趣的是很少人會用「泰佬」或「泰婆」來描述泰國人。

「Now鬆」,指說普通話的北方人,其實是「老兄」的普通話發音。這種說法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盛行,但今日已經很少人會這樣說。

「不漏洞拉」,指越南人。源於香港政府在八十年代向越南人作出廣播,在廣播開始時說「不漏洞拉」。這種說法在現在已經很少人使用。

「が仔」,指日本男人。「が妹」指日本女人。「が」音ga。可能由於日本語經常有個「が」音所致。老人家會稱日本人為蘿白頭。

「啹咯」,指尼泊爾的Gurkha族人。香港有很多啹咯,他們很多是前駐港英軍的軍人和家屬。他們在香港九七回歸後留在香港。啹咯軍在歷史上曾經打敗英軍,戰鬥力驚人。不過平日所見的啹咯都是很友善,大家不用怕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